来源:北京家圆医院 点击:2387
2025-09-01
复发性流产是许多育龄期女性难以言说的痛,当大家还在关注胚胎质量或子宫环境时,一个隐蔽的“幕后因素”——抗磷脂综合征(APS)常常被忽略,它正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之一。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抗磷脂综合征(APS)这一复发性流产的“隐形杀手”,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家圆医院保胎门诊的徐彦平主任,从发病机制到临床治疗方案,为大家进行一次系统而清晰的科普。
什么是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由抗磷脂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包括反复发生的动静脉血栓、自然流产以及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等。它可能单独发生(原发性APS),也可能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出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据统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约有34%的复发性流产与抗磷脂综合征相关。
抗磷脂综合征为什么会导致复发性流产?
抗磷脂抗体是抗磷脂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一种以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负电荷磷脂为靶目标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抗体等。
抗磷脂抗体能够干扰磷脂依赖的凝血过程,在体外实验中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而在体内则促进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例如,抗心磷脂抗体可结合血管内皮表面的磷脂,造成内皮损伤,使基底胶原暴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发血管内血栓形成。
在怀孕过程中,胎儿的营养供应依赖于母体的血液输送。然而,患有APS的女性由于本身易形成血栓,怀孕后胎盘血管更易发生血栓。一旦形成血栓,就可能导致胎盘血流不足,造成反复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但大部分因抗磷脂综合征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患者,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都可大大降低流产率。
抗磷脂综合征怎么治疗?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它的诊断通常需要由风湿免疫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目前公认的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羟氯喹、泼尼松和免疫球蛋白等,可改善妊娠结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
对于确诊为APS且有生育需求的姐妹,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01-提前介入:对于APS或免疫异常史的患者,应在计划怀孕前2~3个月开始用药,调整免疫系统至平衡状态。
02-周期监测:怀孕后持续治疗至孕42天,之后由风湿免疫科接手;孕期需每月复查,妊娠早期更频繁(如每周一次),监测HCG翻倍、胎芽生长、宫内孕情况及血流阻力(子宫动脉阻力)。
姐妹们,如果您正因为抗磷脂综合征而经历复发性流产,请先放下心中的焦虑和不安。您并不孤单,许多妈妈都曾走过相似的路,但最终在生殖科、产科和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携手护航下,顺利迎来了自己的宝宝!
我院保胎专家深耕于生殖免疫相关疾病及保胎治疗多年,帮助饱受生殖免疫问题困扰的患者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您正在寻求专业的保胎支持,不妨来家圆与我们的专家聊一聊,或许您期待已久的好孕,就能在这里与您相遇!